长沟葡萄熟了 果农网上“吆喝”订单缓增 运输是难题
又到了长沟葡萄成熟的季节,从市区沿着济梁公路西行,未到长沟似乎都已能闻到葡萄的香气。路旁守着自家葡萄园卖葡萄的果农们,大多都已有十余年种植葡萄的经验,他们习惯了传统的销售方式,也习惯了由过往的人们带走属于长沟的香甜。近两年,一些年轻人尝试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自家葡萄,虽然拓宽了销售经营渠道,但在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,长沟葡萄想要搭乘电商走向全国似乎还有一段路要走。
过了坡石桥,路边隔不了多远就能看到一处卖葡萄的小摊,而到了葡萄长廊,路两边更是有数不清的太阳伞,每把太阳伞下都能看到果农将自家优质的葡萄摆出,等待过往的人们挑选购买。“今年前期较为干旱,葡萄的产量略受影响,葡萄粒也稍微小一点,但整体上影响不大,今年的葡萄很甜。”近日,在任城区长沟镇葡萄长廊边的一个葡萄园内,陈秀云正将成熟的葡萄剪下放进筐内,当天一早她接到一个老客户的电话要买二十箱葡萄,中午来拿,她和丈夫付东平从一早就忙着剪葡萄、装箱。
据有二十年葡萄种植经验的付东平介绍,正常年份里,巨峰葡萄的亩产在四千斤左右,今年由于前期雨水较少,巨峰的亩产量减少了一成。“但也正因为前期较旱,今年的葡萄甜,口感更好,价格也比去年高了一点点。”付东平和记者说,去年他家的葡萄零售价在3.5元/斤,今年卖到了4元/斤。“别看价格涨了点,但葡萄不愁卖,很多老顾客都认准我家的葡萄了。”付东平说,由于最近台风天气带来的降水量比较大,部分葡萄有患炭疽病的预兆,少数葡萄粒上出现了黑斑,“看到出现黑斑的葡萄粒,我们都会提前剪下,保证顾客吃到优质的葡萄。”
记者了解到,付东平夫妻俩原本种植了十多亩葡萄,但近两年他们将种植培养面积缩减到了7亩左右。“种得太多我们夫妻俩也打理不过来,每年忙的时候还要雇人干活,雇人的花费也不小,还不如少种点。”陈秀云说,现在他们夫妻俩守着自家葡萄园,既零售也接受客户的订单,偶尔也批发,每天卖出上千元不成问题。
在长沟镇的葡萄长廊边,有着丰富种植经验的果农年龄在50岁上下,他们普遍习惯了在家门口零售或者批发走量的销售模式,对于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的方式,多数人表示有心无力。
而长沟的另一帮年轻人,在近两年打起了通过电商销售葡萄的念头。据长沟镇桥子村90后的汪孟云介绍,由于没做电商的经验,消费的人在电子商务平台搜索后往往关注排名靠前的商家,她放在网上销售的葡萄很难引起关注。记者也试着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上搜索“长沟葡萄”,但搜索出的排名在前的商家内却难见济宁商家的身影,反而是青岛、徐州、西安等地的商家排在较前的位置。
汪孟云和记者说,她尝试在更多的电子商务平台上发布销售信息,咨询量和订单量都有了增长,现在基本上每天都有多位买家咨询,网上销售的巨峰葡萄主要分两种,10斤/箱和5斤/箱的,销售价格为3.5元/斤左右,需要买家自理邮费。汪孟云说,由于还没有合作的快递企业,所以快递的费用较高。而且受巨峰葡萄不易长途运输影响,她今年接下的网络订单基本都是济宁周边县市的,有些远达内蒙古等外省的网络订单都被她回绝了。
汪孟云对她今年首次发往济南的订单记忆深刻。“那位顾客之前曾在济宁吃过长沟葡萄,今年想从网上买,确定我是真正的济宁长沟人后,从我这儿买了两箱10斤装的巨峰葡萄。”汪孟云和记者说,由于当天没有买到泡沫保鲜箱,她就用了自家装葡萄的纸箱,每箱里面还放了两个冰包。但等买家收到葡萄的时候,有一箱已经不能吃,另一箱也脱粒严重。
“当时我就退了买家一箱葡萄的钱,没想到过了没几天,那位买家再次要买两箱葡萄。”汪孟云说,第二次她就有了一些经验,主动让快递工作人员对葡萄进行了包装,第二次寄到后葡萄的状态比第一次好了很多。但即使在包装葡萄时用上了泡沫保险箱,对于外省较远地方的一些订单,汪孟云还是不敢接,巨峰这个品种和夏黑等品种不同,巨峰葡萄的糖分高,水分含量较高,而且特别容易脱粒,哪怕只是装箱的过程,都可能会造成葡萄脱粒。
采访中,多位果农表示,如果想要借助互联网销售长沟葡萄,最大的困难就是葡萄的包装。每年葡萄成熟季节,到长沟大量批发葡萄的客商一般来自菏泽、临沂、徐州、商丘等周边距离较近的县市,这种距离的运输对长沟葡萄来说已属不易,而想要在网络上把长沟的葡萄卖到更多地方,在快递纸箱塑料包装、运输等多个角度都还存在困难。